象舞指数|AI+端午: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梦幻联动

来源:象舞指数 | 2024年07月20日 20:23
象舞指数 | 2024年07月20日 20:2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说和民俗元素。如何更好地普及端午节常识并传承端午节文化,是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议题之一。CCTV4账号发布了《AI中国节·端午:先有端午还是先有屈原?》的短视频,荣登“象舞指数”总台短视频周榜(6月2日—6月8日)。短视频秉持形式与内容并举的理念,融合科技和文化,带用户一起穿越古今,以此催化科普效果,既发挥了AI技术的优势,又提高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

科技赋能
助力历史场景再现

追溯端午的历史起源,是先有端午盛宴,还是先有屈原传奇,众说纷纭。这则短视频运用AI技术“瞬间”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用户带回先人时代,解锁端午起源的奥秘。在AI的助力下,古时祭祀仪式、战国时期屈原以身殉国、端午民俗活动等场景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把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的自然天象崇拜,与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卓越才华相联,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相系,把缅怀故人与情感记忆相通,促进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双向奔赴。

文化铸魂
拓展技术表现空间

门插艾草、龙舟竞渡、吃粽子,这些都是端午的习俗。这条短视频不仅汇集了端午的起源和名称来历等具有很强科普效果的内容,更是把诸多端午元素融入到技术之中,让多种文化符号共同为AI技术赋予了精神内核。祭祀场面投射先人夙愿、粽子和龙舟勾勒民间乡俗、屈原形象映照民族精神、笔墨纸砚呈现端午之意……文化符号实现了空间文本视觉化的原创性和人性化,突出了节日的文化价值。同时,符号叠嵌和互构激发了集体记忆和社会共情的“流量卖点”——文化传承维系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


可以说,AI的技术之美不仅让端午成为纸墨丹青和诗词歌赋中的曼妙场景,更成为文化互动中生动立体的风情长卷。通过AI+端午的成功案例,在新质生产技术的加持下,能让传统文化的意境更加深远、意蕴更加深厚、意涵更加深刻,这也为AI技术在传统文化的视听创新带来了新的经验与启示。

象舞指数观察员
李晶
北京体育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李隽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象舞指数|AI+端午: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梦幻联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